发布时间:2025-02-22 10:32:44    次浏览
3月20日,由金融界网站主办的“中国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论坛·2015春季专场”在北京召开。调结构、新常态,2015年,国家战略的重要落点之一已逐渐聚焦到资本市场上。如今A股牛市火热,但也面临着政策革新渐快、经济环境异常复杂、公司发展差距拉大等情况。如何探寻变革与突破中的投资风向?吴晓求、李大霄、管清友、赵湘怀、李磊、郝联峰等金融证券研究者与一流分析师共聚,共议“新牛市 新常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于2015年资本市场政策改革推进及影响表示,“中国是可以构建大国金融的国家,构建起来显然和英国当年由于贸易主导的,后来具有商业银行特征的大国金融,中国显然不是的。也可能和美国以投资银行为主导的或者为特征的大国金融,中国也不完全是。现在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产业链条非常的长,中国有独特的金融文化,中国有一个和资本市场不那么相适应的法律框架。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国金融一定有网络的特点,中国的金融一定在互联网特色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英美国家所不具有的。”他补充道:“今天的资本市场发展,放在这样大的视野下,一定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不会是昙花一现。当然,谈到这里我要稍稍提醒,现在有一个我是比较忧虑的,就是我们的交易量。说实话,一万多亿的交易量,我对此是恐惧的,我不喜欢这样的交易量,这个市场,因为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是很恐怖的,这种市场难以为继。无论从哪个国家来讲,也到不了这样的交易量,这是非常成问题的。这反映到我们融资融券是怎么回事,要让中国的市场不断地健康成长下去,这些问题是要注意的。我把一万多亿的交易量称之为投机性的,不能说它是有投资性的。因为它不可持续。这要反思我们很多规则的设计,要进行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