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2 10:32:44    次浏览
张斌(右)采访英格兰足球博物馆馆长凯文摩尔 张斌(右)参观临淄足球博物馆(记者宓家峰)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张斌应邀参加在淄博临淄举行的首届世界足球高峰文化论坛,他主持了当天的论坛开幕式。会后,张斌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谈到,蹴鞠是淄博骄傲,更是中国骄傲,蹴鞠应该成为淄博文化、中国文化输出、文化影响力、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做主持,为“论坛”增辉添彩“特别荣幸参加这项活动。今天非常高兴能作为活动的主持人”当天的开幕式上,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斌那令人熟悉的嗓音让现场的观众印象深刻。“今天张斌要来!”“央视的张斌吗?”“对啊!就是那个最大牌的央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当天论坛开幕式“红毯秀”还没有开始,很多网站、自媒体的小记者、“小网红”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记者采访区议论起来。“采访的时候,我一定想办法跟他合影”当天的论坛“红毯秀”在8:30开始。8:26时,干练、利索、一身正装打扮的张斌已经站在了指定区域。“哇!张斌这么高,这么帅啊!”因为出席活动的嘉宾都在门口等待入场,场内的张斌成为大家最先见到的“大腕”。一时间,手机、相机、录像机齐刷刷地对准了张斌,对此张斌报以职业式微笑,十分配合,让大家的“镜头”满载而归。离嘉宾进场还有2分钟,张斌与现场的“副主持人”进行了简单的开场白对话。“我来淄博已经很多次了,但是第一次来临淄这次开幕式前的签字环节,使用了陶瓷盘,突出了淄博作为瓷都的特色”张斌很快就进入了主持角色。“大家都知道,去年的今天,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曼彻斯特城时,将蹴鞠作为国礼赠送给英格兰足球博物馆;今天英格兰足球博物馆和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在这里用这样一种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的形式来加以纪念,非常有意义。这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份重要见证。”短短几分钟,张斌将本次论坛的来龙去脉,对淄博的印象等“新闻点”娓娓道来,让现场的记者和与会人员收获颇丰。当天的“红毯秀”,张斌在现场采访了四位嘉宾。英格兰足球博物馆馆长是第一位接受采访的嘉宾。面对这位重量级的人物,张斌用熟练的英语与其沟通自如,娴熟交谈,将嘉宾的话题重点放在了“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的主题上,显得专业而又不失礼节。“凯文摩尔先生你好,非常高兴您来淄博参加这次足球文化高峰论坛。您知道,习近平主席去年访英期间,贵馆将世界最早的现代足球比赛规则影印件赠送给了习近平主席” 摩尔说,“是的,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活动。我想强调一下,这次的交流活动,尤其是蹴鞠入驻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让我们与临淄足球博物馆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古代蹴鞠与世界现代足球完美结合的成果,更是曼彻斯特与淄博两个城市友好关系的开端。蹴鞠、足球不仅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把中英两国紧密相连。”随后,还有三位嘉宾依次接受张斌的对话访谈,每个环节都紧凑、有层次还突出主题。张斌以其专业的主持,认真的态度,严谨的风格,让论坛增辉添彩,成为了本次论坛的一大亮点。说蹴鞠,发挥载体作用力促名城建设主持完开幕式,张斌到临淄足球博物馆实地参观。每到一场重点场景,张斌都仔细认真地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不住地点头。约30分钟后,张斌参观完毕并接受了记者采访。张斌谈到,“蹴鞠作为足球运动的开始已经历经2000多年,而中国现代竞技足球的发展也超过100多年,现在这座足球主题类博物馆如此大气、漂亮、展陈丰富,我是第一次看到。在这里,完整展现了从蹴鞠到现代足球的清晰发展脉络,让我印象深刻。这里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足球主题类博物馆。”2015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的陪同下,参观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习近平向英方赠送了蹴鞠。这个以“国礼”的身份远赴大洋彼岸的蹴鞠谈及习近平给英格兰足球博物馆赠送蹴鞠一事,张斌表示,这是一件中英两国文化交流、足球运动交流的大事,非常有意义。“刚才,英国驻华大使馆地区合作处参赞罗克用祖母的祖母来表示对蹴鞠与现代足球的代际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更说明了他理解的蹴鞠与现代足球的关系。”张斌谈到,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思路和实现“十个新突破”的目标任务,要求紧紧抓住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用力、持续加力,以坚定的信念和决胜的力度,推动淄博市各项事业走在前列、实现跨越。他认为,文化名城建设,足球起源地的分量举足轻重。“蹴鞠”是重要载体。建设文化名城,就是要充分发挥淄博市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擦亮打响齐文化品牌、蹴鞠品牌、起源地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足球是世界通用语言,希望能通过淄博等方面主办的这次论坛,让世界各国的人民能更好地认识蹴鞠,了解蹴鞠文化,了解齐文化,了解淄博的足球起源地建设和发展。”谈论坛,淄博要有文化输出对于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的主办,张斌连连用“了不起,了不起!”来加以称赞。“淄博作为一座地市级城市,却能主办如此高规格、有实力的足球文化论坛,足见淄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在张斌看来,一座城市要想有影响力,首先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更要有文化的输出。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的主办正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输出的一种智慧设计。“我觉得这次论坛的举办,是淄博对城市发展的一种美好愿景的展望,是具体实践,是凝聚人心,让城市的文化名片打造的更为闪亮,也是让淄博未来的文化更具世界性,从而让淄博的文化输出,找到一条路径,找到一座桥梁。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淄博市委市政府的考虑非常充分。希望将来的论坛能变得更加有形、有趣、有市场认可和发展潜力。我希望更多的淄博人,能爱蹴鞠、爱足球,让大家在现代足球中体会更多,感受更多。”谈及文化输出,张斌谈到了这样一个印象深刻的例子。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期间,淄博日报、淄博电视台、淄博晚报组成的“淄博奥运媒体报道团”策划组织了将蹴鞠赠送给巴西国家队博物馆的活动。“这是一次了不起的交流活动,这让古老的蹴鞠,第一次落户南美洲大地的世界足球王国巴西,开启了蹴鞠对外文化和交流的新通道。为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的发展,为淄博蹴鞠的发扬光大,为淄博文化向海外传播,为淄博人民和巴西人民的深入交流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是淄博特色文化的一次绝好输出的范例,这些都是聪明智慧的淄博人民的杰作,展示了淄博蹴鞠的魅力和影响力。”谈及未来,张斌对于临淄足球博物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我建议临淄足球博物馆做好蹴鞠历史展陈的同时,更要关注中国现代、当代足球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块,现在中国几乎没有组织或者个人去做,我希望,淄博临淄足球博物馆能承担这一使命,将这一段历史补齐,那将是对中国足球发展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到时,临淄博物馆完全可以改名为中国足球博物馆。”林晓华:足球文化日益深入人心 (记者赵晓雯 孔晓文)林晓华长期从事体育外事工作,还参加过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的申办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在他看来,除了本身的健康体育文化外,更应该弘扬足球的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林晓华说,足球是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振兴足球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发展和振兴足球,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精神、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的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谈及中国足球的现状,林晓华说,当前中国足球励精图治,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夯实发展基础。校园足球加快普及,社会足球蓬勃发展,职业联赛趋势向好,足球文化不断深入人心,并日益成为市民精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足球的发展有赖于厚实的足球文化。林晓华认为,纵观世界足球发达国家,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庞大的球迷基础,是足球发展的不二砝码。他建议大力弘扬足球的社会价值和教育功能,普及足球知识,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人人爱足球、踢足球、重规则、讲诚信、勤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和振兴也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足球也是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林晓华来到足球起源地淄博深有感慨。他说,古老蹴鞠源于淄博临淄,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播到世界各地,是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世界足球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如今,包括英超在内的世界五大联赛在中国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庞大的球迷群体;而中国的中超联赛,也已经在包括英国、法国、巴西等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在内的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转播,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的身影。这正是足球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崔乐泉:传承蹴鞠薪火推动足球发展 (记者葛珍珍 赵新苗)昨天下午,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第一位登台主讲者是崔乐泉,就中国古代蹴鞠活动方式以及蹴鞠竞技方式的演化等畅谈了许多真知灼见,受到人们的关注。崔乐泉,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部主任、传统体育组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堂评议专家。作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体育史分会秘书长、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述与技术带头人,多年来他致力于蹴鞠的起源及最初的游戏方式的研究。在昨日的论坛中,他从蹴鞠的起源、鞠、毬与球的渊源与关系、战国至汉代蹴鞠活动方式、魏晋隋唐的蹴鞠活动方式、鞠与蹴鞠的设置、明清蹴鞠的娱乐化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资料详实,用大量的历史史料勾画出古代不同时期蹴鞠演变脉络,让人充分感受到蹴鞠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谈到蹴鞠竞技规则时,尤其带球门的“略地”型竞技蹴鞠,崔乐泉认为,唐朝就出现了毬门,即在球场中部设立毬门,进球孔在空中,不像现代足球把球门设在地面。毬门的出现是中国在足球史上一个大的突破。两宋时代,随着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市民的增加,加上蹴鞠活动的健身作用和统治阶级的提倡,娱乐型蹴鞠活动继承唐朝的蹴鞠模式加快发展,着眼于技巧的表演,逐渐趋向高潮,成为宋代蹴鞠活动发展的主流。崔乐泉谈到,首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是传承蹴鞠薪火,推动足球发展,实现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交流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论坛为蹴鞠文化和足球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薛立:中英足球有广阔合作空间 (记者伊茂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副主任委员薛立,长期从事体育史研究。她认为,中国和英国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英国了发明了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中国是世界古代足球起源地,英国是现代足球起源地,中国是当今竞技体育大国,英国人制定的许多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影响了全世界。中英两国在足球领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英国在足球领域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借鉴。在英国,随处可见可用于足球运动的草坪。这些公共设施为发展足球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英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足球运动的投入是巨大的,足球带动的体育产业发展得也非常成熟。总之,在英国,足球运动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英国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在中国,可用于踢球的草坪少得可怜,很多喜欢足球运动的孩子,因为没有足够的场地,得不到经常性的训练。中国的足球教练尤其是草根教练匮乏,不少中小学缺乏专业足球教师,这也限制了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1873年,现代足球传入中国,由英国的传教士带到广东的教会学校,广东的足球运动开展早,也开展得好。1936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队员除一人是上海人外,其他都是广东人。这支球队的核心人物李惠堂,曾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当时有“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说法。李惠堂从小喜欢踢球,也很有天赋。李惠堂家乡广东盛产柚子,由于当时缺乏专业足球,他就用柚子对着家门一侧的排水孔练习射门,脚下功夫相当了得,尤其是推射。据说他踢足球时,在对方禁区推射,几乎百发百中。李惠堂的成绩与小时候在教会学校的训练有关。今天,李惠堂那样喜欢踢球又有踢球天赋的年轻人肯定也有。如果没有运动场地、没有专业教练、没有浓厚的足球氛围,有天赋也未必能施展出来。薛立说:“足球运动需要从基层做起,从娃娃抓起,培养草根教练和俱乐部。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再有合适的体制机制,足球运动才能发展起来。”